5月29日下午,由西北师大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国历史研究院田澍工作室首席专家田澍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2021年度重大招标项目“河西走廊与中亚文明”开题报告暨研讨会在西北师大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李国强研究员,西北师大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朝东教授,甘肃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省社科规划办主任李庆武出席会议。
中国人民大学王子今教授、浙江大学刘迎胜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卜宪群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邢广程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李锦绣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李建民研究员、《光明日报》理论部户华为编审、山西考古研究所张庆捷研究员、兰州大学王希隆教授、兰州大学郑炳林教授、西北大学王建新教授、新疆社会科学院田卫疆研究员应邀担任评议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孙宏年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科研规划处郭子林研究员、倪梁鸣,西北师大历史文化学院何玉红教授等参加会议。
李国强说,课题组要以成果为导向,潜心开展原创性研究,把河西走廊与中亚地区之间文明“互学互鉴”的历史讲清楚,把“国之交在于民相亲”的历史精髓和现实启示讲明白,把“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发展”的道理讲透彻。李庆武希望课题组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和价值取向,精心组织开展项目研究,提炼新观点,推出标志性成果。李朝东希望课题组通过系统梳理河西走廊与中亚文明交往的历史事实,提炼总结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历史经验。
田澍从选题价值、研究内容、总体框架、研究方法、难点和创新点等方面进行总体陈述。田澍认为,研究古代河西走廊与中亚地区之间的文明交流,可以使人们对河西走廊与中亚文明间的联系交流、良性互动有更深入的认识,充分展现丝绸之路上中国与中亚地区在漫长的历史中相互依存及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共同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历史借鉴。
与会专家学者分别陈述子课题研究设想和具体研究步骤。专家们一致认为,该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研究队伍实力雄厚,研究计划总体可行,并从中亚的概念界定、时空定位、地缘关系、交通路线、史料收集、成果形式等多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田澍表示,课题组将认真消化吸收意见建议,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研究重点,完善研究计划,优化研究思路,争取高质量完成项目任务,使研究成果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
(编辑/张森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