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青年为敦煌文博会增添一抹“志愿蓝”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9-30浏览次数:1359

    9月27日至28日,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盛大召开,八方宾客再次齐聚魅力敦煌,共享文化盛宴。


 


    活动期间,从机场到会展中心,从宾客入住酒店到敦煌大剧院,随处都能见到西北师大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


 


 


    他们热情周到,在机场、火车站接送宾客;他们耐心细致,在酒店协助国内外宾客食宿起居;他们一丝不苟,在会展中心服务各大论坛和会议……西北师大志愿者们以青春洋溢的笑容、专业周到的服务,再次向世界展现了甘肃形象,展示了师大风采,得到了组委会和参会嘉宾的高度评价。


 
 

 


    站定、昂首、微笑、引导。每天,伴随着熹微的晨光,志愿者们就踏上了上岗服务的征程,用标准的站姿和手势,最灿烂的微笑、最温馨的问候,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尽管每天早出晚归,到了晚上躺在床上累得都不想动了,但他们依然铭记这段辛苦又甘之如饴的时光。


 


 


    来自外国语的志愿者常丽婷刚得知自己的岗位是在酒店负责嘉宾的食宿安排时,有些失望,同院的志愿者们都有机会“一对一”的陪同外宾去参观景点、看展览,自己却在如此“无足轻重”的岗位上。然而正式上岗后,她发现即使是帮嘉宾安排食宿,也是很重要的一环。不仅要接待远道而来的客人,还要时刻注意他们的动态,以便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及时提供专业的志愿服务。“这段志愿服务的经历让我明白,每个岗位都有它存在的意义。每次看到客人满意的笑容,就觉得这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常丽婷笑着说。


 


    在社会发展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志愿者成纪宏的朋友圈里,有一条凌晨发出的信息这样写到“如果我当时没举手,这会儿也可以在宾馆睡觉了”、“没关系,师大男生绝不认输”并配了几个“奋斗”的表情。作为“‘一带一路’(敦煌)农业合作国际论坛”组的一员,早在25日被论坛负责人问到“有没有志愿者更擅长电脑和英语”的时候,成纪宏就坚定的举起了手。制图、校对、排版、制作PPT、剪辑视频、场控……这些琐碎的工作几乎都是他一个人在两天内完成的。“那天虽然熬到了凌晨两点多才完成任务,但也觉得自己没给师大丢人”。说到这句话的时候,成纪宏一脸的自豪。


 

    “这几天师大的志愿者们一直帮我们准备会务资料、迎来送往。他们都非常认真,和我们配合得很好,很感谢他们的热情服务。”“‘一带一路’(敦煌)农业合作国际论坛”的负责人表示,因为有了志愿者的配合,他们的工作轻松了不少。


 


    9月28日,在返程之前,受邀参加此次文博会的俄罗斯安德烈国家交响乐团团长米金娜·娜塔莉娅代表乐团给来自外国语学院的志愿者陈雨秋送了一束鲜花。“他们说,谢谢你,这几天辛苦啦!”陈雨秋回忆说,“这是我第一次用俄语做志愿服务,虽然有些地方做的还不够好,但外宾的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这束花我会一直保存着。”



 
 

    “志愿者是师大的一张名片,这次有幸参加文博会的志愿服务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的经历。希望我们的热情服务能向全国甚至全世界展现师大青年的风貌和志愿者的风采。”服务于专项论坛组的美术学院志愿者张瑾激动地说。


 


    用微笑添彩文博,用青春书写责任。西北师大200名志愿者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斗志、认真的态度,向世界展示了甘肃热情好客的精神风貌,彰显了西北师大学子激昂澎湃的青春风采,自身也拥有了一段富有意义的人生经历。

(编辑:刘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