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自强教授课题组两项成果通过省级评价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3-09浏览次数:3960

    日前,生态环境相关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雷自强教授课题组完成的两项成果“极旱荒漠区风沙危害防控土基材料及其组合沙障技术”和“黄土高原沟壑防控组合土障技术”经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组织科研成果查新及现场专家咨询、讨论后,认为两项成果达到新评价标准的技术成熟度11级,技术创新度7级,技术先进度5级。
    “极旱荒漠区风沙危害防控土基材料及其组合沙障技术”紧紧围绕甘肃及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开展了土基固沙材料和方法研究。主要包括:以黄土等无机物为主要原料,通过原位聚合制备耐压强度高、耐候性强、环保和价廉固沙材料;通过组合沙障,解决疏导、分流、减缓、阻隔和固定综合问题;通过材料-工程-生物组合,解决极旱荒漠区风沙危害防控问题。该技术实现了无灌溉条件下干旱和极干旱地区风沙危害的防控,补充和发展了现有最好的防沙方法。已在甘肃和宁夏的16个风沙危害区示范推广,总计为22个单位的国家及地方生态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持。
    “黄土高原沟壑防控组合土障技术”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危害、水蚀风蚀复合型沟壑及危害以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等现状,提出组合土障防控技术。主要包括:基于分流、疏导、减缓、固土、集流及保水原理设计组合土障(堤坝)设计和应用;基于季节性洪水疏导分流和可控利用原理设计工程-生物组合方案;在实现水土流失防控基础上,通过工程-生物组合实现沟壑治理。实现了对复合型沟壑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的完全防控,复合沟壑得到治理;治理区生态得到恢复,增加草地林地;复合沟壑治理减少了黄河泥沙。该技术已在环县甜水镇大梁洼村、河源村及白家沟村开展了土障(堤坝)、土结皮、土辅助生物结皮及辅助旱生植物种植示范推广。

 

(编辑:崔璟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