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至12月1日,由甘肃省林业厅组织,甘肃省湿地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工程研究中心、甘肃省野生动植物管理局(甘肃省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和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主办的甘肃省湿地资源保护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甘肃湿地保护论坛召开。
甘肃省林业厅副厅长张世虎主持会议开幕式并强调,甘肃省湿地资源保护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旨在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的响应,促进甘肃省‘协同创新、开放共享’的湿地保护和发展理念树立,为甘肃省广大湿地学者、管理者提供一个研讨和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推动甘肃省湿地科学研究、湿地保护与管理工作有序发展。
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李万红在致辞中指出,甘肃省湿地资源丰富、种类齐全、功能多样,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甘肃省湿地资源保护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从根本上可以为甘肃省湿地科研、监测与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为甘肃省湿地生态与恢复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期望以后各部门能够依托联盟优势,整合资源、拓宽渠道,在实践中创新,在探索中完善,在合作中发展。
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主任王志高作了题为的《湿地保护现状与发展》的主题报告。他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湿地保护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凸显地位,湿地保护未来发展需要继续落实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湿地立法、湿地名录及重点区位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甘肃省在出台《甘肃省湿地保护条例》、开展湿地产权确权试点与完善湿地保护体系方面绩效明显,甘肃省湿地保护事业发展需要依托联盟这一重要平台,积极开展甘肃省湿地保护战略研究,研发湿地保护修复的实用技术,加大湿地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开展多层次的交流合作,促进提升湿地保护管理的整体水平。
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西南林业大学教授田昆,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迎梅教授和西北师范大学赵成章教授分别围绕高原湿地保护与修复、人工湿地建立与利用、甘肃省湿地资源保护管理工作进展程等当前湿地保护领域的热点领域作了主题报告。
与会专家和师生紧密结合湿地领域新技术、新视角开展了无人机与遥感技术、湿地土壤、鸟类、植物,以及游客感知与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等方面的学术交流,并就甘肃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甘肃省湿地保护“十三五”方案、国家湿地公园验收和监测等内容展开工作研讨。
省林业厅保护处、省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和西北师范大学相关部门、学院师生,省生态环境监测监督管理局、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白龙江林业科学研究所以及各市(州)林业(农林、生态建设管理)局、兰州新区农林水务局、张掖市湿地局、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湿地公园的主管负责人业务人员等120余人参加会议。
(编辑:刘小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