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转眼十多年了,干记者这行当也算比较资深了,社会上难免拉扯着做些宣传或者鼓吹的事情,可对于母校西北师大,我所做过的“贡献”竟然屈指可数。如今细想没有负债的歉疚,反而内心非常坦荡和平静。因为就像熟知母亲一样,我理解并且敬重师大的朴实无华。
那次到师大采访,简直等同我的继续教育。宁夏一位老师景崇灿累死在三尺讲台,塞上垂泪黄河声咽,悲痛遍及华夏,我们从中央媒体的报道中得知景老师是西北师大的校友,动了去采访的念头。师大的反应和配合非常积极,赵金保校长接见记者时眼睛也潮潮的:“我们的学生好啊!”他给我们的报道定了题目,就叫《春蚕》,“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委托我们沿途寻访在陕西、宁夏工作的师大校友,转达母校的慰问。采访的过程和细节难以备述,我的感动早已刻进心里。从银川返回兰州,我和嘉毅躺在火车的卧铺上彻夜长谈,沿途的山川大地飞速掠过,中秋的明月偶尔透过窗口,照亮某些超越时空的东西,语言的碎片失落在那种特殊氛围的深处,嘉毅半梦半醒之间的呢喃至今还在我的耳边回响,“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不亦乐乎?”景老师的事迹,让踏着她足迹走过的人辗转反侧,上下求索,这就是师大薪火相传的春蚕精神。
银川采访,景老师的女儿曾经让我们看过一本母亲的日记,其中大段文字讲述她的老师李秉德先生给予自己的教诲和影响。沿着逝者的指引,我们叩开李先生的家门,继续这篇永远没有结尾的采访。先生欣然接受了我们的要求,老人追忆比他先走一步的弟子,悲怆之外更多几许赞赏,半个世纪之前那位普通女学生的举手投足模糊了,每当想起崇灿青春时代的一句话一件事,先生的惊喜如同完成重大研究课题。先生桃李满园,成就卓著的不计其数,却把一位教育前辈和学界泰斗的自豪留给景崇灿,几十春秋传道授业解惑的中学教师。景老师终于可以在学生的哭声里和老师的笑容中,安心离开了。
采访结束,先生留我们吃饭,午餐的简单出乎意料,小米粥、咸菜、馒头,记得因为突然增加了人口,我端着碗去厨房还想盛粥的时候,望着露出锅底的橙黄无比但也所剩无多的小米粥,呆立在门口。这就是先生的物质世界,和先生的学问、品行、情操以及付出,特别是先生给予学生的一切,形成的强烈反差使我震撼。虽然我的随便哪顿饭都比先生家里丰盛,但我总为自己能够喝到一碗小米粥倍感荣幸。小米的营养将会伴我终生,就像师大曾经的哺育。
(姚成得,1993年毕业于西北师大政治系,现供职于甘肃电视台)
来源:《我与西北师大》甘肃文化出版社2012年9月版
策划:吕金霞
图片来源: 新闻摄影部
(编辑:吕金霞)